地 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一层
电 话:13611032300/13717644935/ 18600089701(同微信)
邮 箱:fojiaozhan@163.com
联系人:李女士
北京佛博会祝 中秋节快乐



布施
布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予。如果别人需要的东西我们有,就给他。为了布施而刻意去争取、去积累财物,布施本身便成为一种执著,显然与布施的精神相违背。对已拥有的,随时能放弃,对未拥有的,不再贪求,内心满足,这便是最好的布施。
持戒
戒律常被人误解为束缚。把自己五花大绑,困在条条框框之中动弹不得,这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,佛教徒的持戒不会这样生硬无趣。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,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。
忍辱
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,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、做反弹,这正是忍辱的要义。任何情况都能适应,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,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。没有趋避,所以没有恐惧,也不会不耐烦。他的心太忍韧、开阔,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。修忍辱波罗蜜的行者就像大地,因为有承载万物的能力,才匍匐在万物的脚下。
精进
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。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,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,因而想知道更多。如果生活过于繁复,妨碍了这种求知,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。如果这种求和需要一辈子,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,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、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,这就是精进。
禅定
对初学者而言,寂静处远离诱惑和嘈杂,是帮助生起禅定的理想环境。如果能安住,能不离清醒的觉知,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。
智慧
般若空性超越文字,从感受上来说,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,清明、辽阔、不固执、不僵化、不拒绝、不期求、不留恋。一切皆有可能。
以开放、清明的心去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。